上枋寮劉宅是三級古蹟,這裡的場景及光影優美,難怪許多攝影協會的人像攝影有時會安排到這裡外拍。
老師帶我們來這裡休息,根本不安好心,存心不讓我們休息嘛,我們看到這麼美的地方,那能讓手中的相機閒著?









大家實在心癢癢,又拍起人像來了,囧。

這張很有 feel

經過老師的指導裁切之後,焦點更能 focus 在模特兒身上。

拍完室外,拍室內。

室內的光影實在有夠讚!



新埔上枋寮劉宅簡介:
新埔上枋寮劉宅又名劉氏雙堂屋,是一座坐北朝南,同時兼具有三合院與四合院式配置精神的四合院,因有前後堂,故稱雙堂屋。
它先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合圍成禾埕,而形成ㄇ字型的空間配置型式,顯示傳統三合院式的配置精神。當由禾埕進入門廳內部時,隨即進入四合院的空間格局中。由前後二進與左右迴廊組成一封閉型的雙堂屋空間,是枋寮劉家的精神核心。(劉奕權一新埔上枋寮劉宅整修規劃研究)。
清乾隆二十年(一七五五),雙堂屋的創建者也是枋寮劉家來台始祖十二世的劉延轉,奉母偕妻從原鄉廣東饒乎渡海來台發展,初居鹽水港(今新竹市香山區內湖里)、後來因參加拓墾的行列,舉家於乾隆四十六年(一七八一)遷居於枋寮塘肚現址,當時仿原鄉祖堂形制,興建雙堂屋。以土堆築牆,茅草鋪頂,規模僅前後二進雙堂屋,並無兩翼過廊及橫屋。(瑞閣家乘)
同治元年(一八六二),一場大火毀去了雙堂屋的屋頂,次年大修,以原有土坍牆基重建,並改建紅瓦屋頂,於同治七年竣工(瑞閣家乘)。到了民國八年,一方面是年代日漸久遠,再加上丁口日增,原有房屋已不敷使用;除再次大修外,並增建左右各三槓橫屋,歷經十年完成,總計大小房間九十九間,佔地約兩萬餘平方公尺。(瑞閣家乘)。
雙堂屋後依蒼翠山丘,前臨廣闊平野,又有鳳山溪及燒炭窩溪環抱於前,形勢極為雄壯優美,五間起的建築,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屋頂兩對修長飄逸,弧度優美的燕尾。紅牆石窗,配上寬廣的前庭和上下台階的起伏,給人一種雄偉氣派的感覺。
前廳門楣上橫批藍框紅底金字大書「鐵漢家聲」四字,字跡飽滿渾厚,驕傲的訴說劉安世與劉公繹威武不屈的鐵漢傳奇。大門門聯「自昔家風宗渡虎,于今門第挹雕龍」亦暗含劉家名人典故。進門後是中庭,回望門廳,不設隔屏,也是敞廳做法。周遭白粉牆與卵石砌成的台度,表現客家人節儉實用的風格。另一項比較特殊的是中庭兩側不設房間,只設迴廊與住家隔開,具私秘性,且增加嚴肅的儀典空間,也可產生一種迴環的效果。
第二進門上一樣藍框紅底金字大書「黎照堂」三字與廊柱上聯語「世號五忠光世第,家傳七業振家聲」皆暗喻劉家傲人典故。正廳供奉劉氏歷代祖先,神案旁角落上保留有劉家來台祖延轉公之母使用的竹籃一只,劉家同時保有其十六世祖劉永廷捐輸貢生,清廷所發給的戶部執照與監照。在正廳的左邊山牆,保留了很特殊的「穿瓦衫」施工手法。雙堂屋的後方,是劉家新潮壯麗尖塔形的祖塔以及遍植花木的瑞閣園。
資料來源:客家文化探索
新埔上枋寮劉宅地圖: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公開地圖
總評:★★★☆